驻黎巴嫩大使钱敏坚在《白天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》 |
|
2024-07-05 21:24
|
7月5日,驻黎巴嫩大使钱敏坚在黎巴嫩主流报纸《白天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》,全文如下: 近日,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《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》的重要讲话,会议发布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宣言》,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 一、伟大创举,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70年前,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风起云涌,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,刚刚获得独立的新生国家渴望维护国家主权、发展民族经济。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内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。这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,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。 70年间,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忠实实践者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,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。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共二十大时表示,“中国永远不称霸、永远不搞扩张”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进宪法的国家,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。 来黎巴嫩后,我深切感受到黎巴嫩人民对和平的渴望。中方始终坚定支持黎方维护主权、独立和领土完整,维护国家安全稳定,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,累计派出22批维和部队,为维护黎和地区安全做出了不懈努力。面对新一轮黎以边境冲突,中方在国际场合坚定对黎支持,并向黎提供100万美元人道援助,成为最早向黎提供人道援助的国家之一。 二、与时俱进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、弘扬和升华 70年来,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、超越隔阂,经久愈韧、历久弥新,成为开放包容、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,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,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、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,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。 70年后,面对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、如何建设这个世界”的重大课题,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,它传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核,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,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,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。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中国“仁者爱人,智者利人”的古语和“人心齐,火苗密;人心散,火不燃”这一阿拉伯谚语,充分体现了中阿双方对人类命运与共理念的高度认同。近年来,中黎双方一直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教育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,双方签署了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2023年中黎双边贸易额达24.4亿美元。中国援黎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将于年底竣工,是中黎传统友谊的新标杆。 三、面向未来,携手“全球南方”共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 70年历史发展反复证明,加强团结合作、增进沟通理解是各国共迎挑战、共创未来的有效途径。环顾世界,包括中国、黎巴嫩在内的“全球南方”声势卓然壮大,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“全球南方”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,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。 习近平主席提出,我们要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、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、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、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,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,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,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,并宣布设立“全球南方”研究中心、未来5年向“全球南方”国家提供1000个奖学金和10万个研修名额等系列务实举措,为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共面挑战、共谋发展、包容互鉴指明了方向。 中国将传承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推动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地区冲突,坚定践行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 |